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市场行情 >
春季艾灸,益气温阳、升阳举陷 天天视点
来源: 甘肃张若楠      时间:2023-03-01 09:12:04

早春三月,万物复苏,大自然生机勃发,草木欣欣向荣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中提到“春主肝”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春天是肝气升发的季节,也是补阳的好时节,很多人会选择用艾灸来调理身体。

中医专家表示,艾灸是居家保健常用的一种保健方式,一年四季都适用。尤其是岭南地区,回南天寒湿重,阳气虚衰的朋友最适合艾灸治疗了。赶快来学习了解吧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什么是艾灸?

艾灸是一种以艾绒为原料,点燃后靠近或接触病变部位或穴位,通过温热刺激局部以达到一定治疗效果的中医外治方法,因其简单有效、操作性强,广受大众欢迎。

艾灸的种类及方法

艾灸一般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(隔物灸), 根据其操作方式的不同,又可以细分为艾柱灸、艾条灸、温针灸等,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是艾条灸。

艾条灸分为手持灸和艾灸器灸两种方法。 手持灸 就是将点燃的艾条,旋于施灸部位上,距离皮肤3-5cm,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; 艾灸器灸 是把温艾灸盒安放于平坦的应灸部位,将点燃的艾卷对准穴位置于铁纱上,盖上盒盖后即可,一般施灸时间为15-30分钟。

艾灸的作用及治病机理

艾灸疗法以“灸”为法,以“艾叶”为材料,借助腧穴的作用,将治疗作用沿经脉传至身体各处,并发挥调整脏腑阴阳的作用。

《神灸经纶》言:“灸者,温暖经络,宣通气血,使逆者得顺,滞者得行”。《本草纲目》言“艾叶苦而辛,生温熟热,可升可降,阳也,可走三阴,逐寒湿”。因此艾灸具有温经散寒、行气通络等功效。

《灵枢·经脉》说“陷下则灸之”。《针经》云:“今言下陷者,阳气陷入阴气之中,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,脉证俱见在外者,则灸之”。艾叶性属阳,火本属阳,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,升阳举陷。

现代研究表明,艾灸通过光、热及化学刺激等综合作用,引起局部腧穴的反应,并沿经络向远方传导,可调控神经、免疫、内分泌与循环等系统,从而发挥其抗炎镇痛、调节代谢及增强免疫、改善循环及预防保健等作用。

灸对穴位很重要

春天肝气升发,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泄,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疏泄不畅,就容易化火。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,肝属木,木克土,而脾属土,如果肝的气机出现问题,就会直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。

加上春季多雨,湿气重,湿邪容易困脾,所以春季很多胃肠道疾病。我们在进行艾灸时应该多灸调理脾胃和补阳气的保健穴位,而避免直接灸肝经的穴位。

适宜艾灸的穴位及艾灸方法举例:

神阙穴

神阙当元神之门户,有回阳救逆之功效。艾灸神阙穴具有调理脾胃、调和阴阳,扶阳固脱,养生延年的功效,自古即是保健要穴。

定位: 位于肚脐中央。

艾灸方法: 在穴位上方悬灸10-15分钟,每天1-2次,可与气海穴同时灸。

气海穴

《针灸资生经》云:“气海者,元气之海也。人以元气为本,元气不伤,虽疾不害;一伤元气,无疾而死矣。宜频灸此穴,以壮元阳。”

定位: 肚脐下1.5寸,位于肚脐和关元穴中点。

艾灸方法: 在穴位上方悬灸10-15分钟,每天1-2次,可与神阙穴同时灸。

艾盒灸: 神阙穴与气海穴搭配用双孔艾灸盒灸20-30分钟,可达到固本培元、扶正益气的效果。

足三里穴

唐代《外台秘要》中提到“三里养先后天之气,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,故称为长寿之灸”。

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,阳明经多气多血,足三里穴又为补虚要穴,借艾灸温通之效,可补益气血,调理脾胃,增强人体正气,从而起到强壮补虚保健的作用。

定位: 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(膝眼)下3寸。

艾灸方法: 艾条悬灸,在双侧足三里穴上同时施灸,距离皮肤2-3cm,灸15-20分钟,每日1次。

艾盒灸: 将灸盒固定在双侧足三里穴上灸20-30分钟,每日1次。

大椎穴

大椎属督脉,为诸阳之会穴,十二经脉所有的阳经都循行经过大椎穴,与督脉相交会,故大椎又被称为“阳中之阳”,可统帅全身之阳气。艾灸大椎穴可助阳以散里寒,起到温通气血、扶正祛邪的目的。

定位: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。

艾灸方法: 艾条悬灸,取坐位或俯卧位,距离皮肤2-3cm,灸15-20分钟,每日1次。

艾盒灸: 尽量取俯卧位,将灸盒固定在大椎穴上灸20-30分钟,每日1次。

艾灸时间有讲究

1) 尽量选择白天进行艾灸,最好是临近中午的这段时间,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艾灸更有利于补益阳气、扶正祛邪。这个时间段早餐基本消化,脾胃负担轻,艾灸调理脾胃效果更佳。

2) 尽量不要在晚上艾灸,避免热扰心神,影响睡眠。

3) 艾灸时间不宜过长,不是灸得越久越好,每次灸20-30分钟即可,每天灸1次。

艾灸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

因为艾灸操作简单,容易上手,而且疗效明显,所以,有很多人都把艾灸作为常规保健方法,随意实施。其实,这是不对的,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艾灸,甚至有些人使用艾灸后会导致病情反复及加重的情况。

这是因为艾灸主要借助温热刺激来治疗疾病,具有补益阳气的作用,属于中医治法中的温法,主要用于虚寒性病证,对于热性疾病就不太适宜。比如同属炎症性肠病的溃疡性结肠炎,在急性发作期,以腹痛、排粘液脓血便为主时,就不宜使用艾灸治疗。

另外,对于出血性疾病患者也不建议使用艾灸方法。因为“血遇热则行,遇寒则凝”,过于温热会导致血热妄行,从而加重出血的病情。

除了上述的情况外,古人还总结了很多艾灸的禁忌情况,归纳如下,供大家参考:

禁忌病证与人群:

热性疾病或热性体质者以及阴虚体质者一般不宜艾灸;极度虚弱者不宜施灸;过劳、过饱、过饥、醉酒、大渴、大惊、大恐、大怒者、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。

禁灸部位:

大动脉处、心脏部位、静脉血管、肌腱潜在部位、妊娠妇女的腰骶部、下腹部以及乳头,阴部等处不宜施灸。颜面处及关节活动处不宜使用疤痕灸。

艾灸期间还应注意以下事项:

①艾灸时谨防烫伤;艾灸后注意避风保暖,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,灸后不宜马上洗澡(一般4-6小时后洗澡较为适宜)。

②艾灸过程中若出现晕灸,应该立即停止艾灸,静卧,期间可饮用温开水或热茶。

③灸后若出现水泡,小水泡(直径<1cm)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;较大者可以用针刺破,放出水泡内容物,并剪泡皮暴露被破坏的基底层,涂搽消炎药膏防止其感染。

艾灸后注意引火下行

1) 艾灸后建议多喝温开水,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大多为上焦虚火或有胃热,建议艾灸后喝一杯淡盐水或菊花茶引火下行。

2) 艾灸后尽量清淡饮食,避免辛辣、肥腻的食物,如辣椒、火锅、烧烤、老火汤等。

3) 艾灸后可以用艾叶泡脚,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艾灸导致的上火。

4) 如果艾灸后上火严重,请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
除了艾灸之外,春季运动是恢复身体“元气”的最佳方式。顺应“肝气升发”的特点多做些舒展、拉筋的运动,如慢跑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瑜伽等运动。同时“肝喜调达而恶抑郁”,尽量保持舒畅、平和的心情,忌大喜大悲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市场行情 查看更多
IQ益智游戏大百科:图画照片益智游戏_视点
时间·2023-02-28    来源·互联网
焦点热门:1/350 俄罗斯海军彼得大帝号比例模型~
时间·2023-02-28    来源·哔哩哔哩

X 关闭